發布時間:2020-08-12 13:24:35 來源:中衛標認證中心
問題
1 檔案風險的來源
信息時代檔案在其全生命周期中始終伴隨著各種風險,按風險的來源可分為兩類:一是檔案工作各環節中來自人的風險;二是不可準確預知的自然災害。
具體來說有以下4個方面:
1、檔案對計算機系統的依賴性及信息內容的易更改性使檔案信息的原始性難以保障。
2、檔案的信息特性和載體的物化性能使其保護技術更加艱巨復雜。
3、網絡空間的復雜性使檔案的知識產權保護更為嚴峻。
4、檔案存活期間面臨的自然災害風險。
因此,在檔案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何保障檔案安全,遇到災害時做好檔案應急處理等工作極為重要,建立起系統、完善、可靠、智能的檔案安全保護體系至關重要。
2 檔案安全保護體系構成要素
2. 檔案信息安全保護
檔案信息安全保護工作充分體現出高科技集成性。由于檔案信息記錄的原理與紙質文件截然不同,必須采取多種技術手段和措施對信息加以保護。
檔案信息安全保護技術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補充,均為當今信息技術的前沿和核心技術,它們是動態的,是隨著信息技術和材料技術的進步而進步的。檔案信息安全不僅與載體的物化性質有關,更與元數據安全、計算機安全、網絡安全和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生命周期等方面有關,因此數字信息時代檔案安全保護技術由單純性的載體保護轉變為系統性的高科技集成保護。
3、檔案保護法規體系
檔案保護法規體系可分為四個層次:
國家權力機關制定并已頒布實施的檔案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它們是檔案工作及檔案保護工作的根本大法。近年來,我國我國針對檔案、信息網絡化及互聯網存在的問題還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這部法律的出臺,標志著我國首部“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法律”的正式誕生,從此電子簽名獲得與傳統手寫簽名和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意味著在網上通行有了“身份證”。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