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通過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相關文件材料,是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法令、決議以及上級指示的重要途徑。保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三款規定,舉辦會議涉及國家秘密的,主辦單位應當按照國家保密規定管理國家秘密載體。但是,在此過程中,因對會議涉密文件材料管理不當導致的泄密案件卻時有發生,應引起關注。
制作環節
違規制作會議涉密文件材料,主要是指在制作會議涉密文件材料過程中,存在該定密不定密、該報批不報批、該審核不審核等違反保密法律法規的行為。工作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違規情形是,擅自摘抄上級涉密文件材料中的相關內容且不按規定定密,導致涉密文件材料被“變相脫密”,留下泄密隱患。
案例1
有關部門在檢查中發現,某市一公辦幼兒園網站刊登一份涉嫌涉密的文件。經鑒定,該文件屬于秘密級國家秘密。經查,該市某區直部門辦公室主任張某在起草向區委常委會匯報的某材料過程中,違規摘錄上級會議涉密文件中的有關內容,且未按規定標注密級。區委常委會召開后,張某所在部門將匯報材料交區委辦公室制作成電子版學習材料,通過電子郵箱發送給區委常委會列席單位。區教育局收到文件后,又將該電子版材料轉發給所屬各基層單位,后被幼兒園有關人員傳到網上,造成泄密。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給予張某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發放環節
違規發放會議涉密文件材料,主要是指會議主辦單位工作人員違反保密法律法規規定,向不屬于文件發放范圍的人員發放會議涉密文件材料的行為。一些工作人員認為,只要是參會人員,就是會議涉密文件材料的發放對象,超范圍發放文件材料,擴大了知悉范圍,危害了國家秘密安全。會議主辦單位要按照保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的要求,嚴格確定涉密會議文件材料的知悉范圍。發放會議涉密文件材料,必須恪守保密法第十六條關于“知悉范圍”的規定,嚴格在會議方案規定的人員范圍內發放,任何人均不得擅自增加發放對象,隨意擴大知悉范圍。
案例2
有關部門在檢查中發現,多家網站刊登一份涉嫌涉密的文件。經鑒定,該文件屬于機密級國家秘密。經查,某單位召開黨組會議時,組織本單位中層以上領導干部學習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其中就包括這份機密級文件。按照會議的要求,只有正式參會人員才可以領取該文件,會務人員不在發放范圍內。會議召開期間,會務人員郭某向文件保管人員徐某索要上述文件。徐某明知郭某不在文件知悉范圍之列,但礙于情面,仍將文件發給了他。郭某后來將文件泄露給他人,幾經轉發,造成泄密。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給予郭某留黨察看、行政撤職處分,給予徐某行政記大過處分。
保管環節
違規保管涉密會議材料,主要是指會議主辦單位保管會議涉密文件材料的人員、場所、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保密要求。根據保密法第三十一條及保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立法精神,保管會議涉密文件材料,應以保障會議涉密文件材料安全、防止會議涉密文件材料被知悉范圍外人員接觸為目標。
案例3
有關部門接到報告,某單位在涉密會議召開期間,一臺存有涉密文件的涉密筆記本電腦被盜。經查,該單位工作人員在休會期間,未及時將放置在桌上的涉密筆記本電腦存放于保密柜中,被人順手偷走。經有關部門全力偵查,抓獲了犯罪嫌疑人,并追回被竊的筆記本電腦。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對該單位負有直接責任、領導責任的人員進行了嚴肅處理。
案例4
有關部門在檢查中發現,多家網站刊登了一份涉嫌涉密文件。經鑒定,該文件屬于秘密級國家秘密。經查,為傳達上級會議精神,某市市直部門決定召開工作會議。負責“傳達提綱”起草工作的辦公室主任劉某,違規摘編上級涉密文件有關內容,且未按規定定密。會議期間,該市市直部門發現有關內容屬于國家秘密,要求各參會單位將“傳達提綱”作為涉密文件嚴格管理,但在會議結束時卻未對已經發放的文件進行回收,后被有關人員傳到互聯網上,造成泄密。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給予劉某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點評:規范管理刻不容緩
管窺可知,當前會議涉密文件材料保密管理工作實際與制度規范仍存在較大差距。一些地區和部門對保密“兩識”教育不夠重視、對保密制度執行不夠嚴格、對保密責任履行不夠到位、隱患和風險也不能及時排除,會議涉密文件材料失控的事件屢有發生。為防止“傳達途徑”變成“泄密渠道”,減少因會議涉密文件材料保密管理不當造成的危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會議涉密文件材料管理工作。
1
根據保密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有關規定,如果制作會議文件材料涉及國家秘密內容,應當在涉密計算機上起草,嚴禁連接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絡;依法履行定密程序,標明密級和保密期限,注明發放范圍及制作數量;會議涉密文件材料應在本機關、單位內部或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審查批準的定點單位印制,嚴格按規定份數制作,不得擅自改變印制數量,嚴禁個人留存,更不能復制;對文件過程稿、清樣、廢頁等不需歸檔的材料要及時銷毀,嚴禁個人留存、抄錄和外傳。
2
會議涉密文件材料的發放應當有專人負責,不得隨意經手他人;需在會議中使用涉密文件材料的,主辦單位應當在會前根據有關文件材料的密級、敏感程度以及工作的實際需要等因素,確定會議涉密文件材料的發放范圍;發放時要履行登記、簽收手續,并在會上明確提出使用文件材料的保密要求,參會人員應當嚴格執行。
3
應當在安全保密的場所中保存會議涉密文件材料,不能與一般文件材料混放,并有專人管理、專柜存放;開會時,文件管理人員要隨時掌握有關文件資料的去向,如果參會人員離開會場,應當將會議涉密文件材料存放到保密場所或保密設備中。歸納起來,就是要做到思想上特別重視,管理中重點掌握,承辦時倍加細心。
4
會議結束時,應當按規定清退、回收會議涉密文件材料,并妥善保管,需要歸檔或銷毀的,按有關規定辦理;確因工作需要,決定由參會人員帶走的,要做好記錄,并明示攜帶人員不得通過普通郵政等無保密措施渠道傳遞。
廣大涉密人員要從以上案件中汲取教訓,引以為戒,真正從思想上重視會議涉密文件材料保密管理工作,嚴格職業操守,遵守相關保密紀律,從自身做起,維護好國家秘密安全。
來源:原載《保密工作》
轉載:數字檔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