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常見檔案災害處置一般方法
檔案災害是對能夠給檔案和檔案賴以長期保存的環境造成破壞性影響的事物總稱。按照起因有人為災害或自然災害;根據原因、發生部位和發生機理劃分有地質災害、天氣災害和環境災害、生化災害和信息化災害等。分析我省檔案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檔案災害主要有五類:
(一)火災;
(二)突出自然災害:臺風、洪澇、泥石流、雨雪等;
(三)有害生物影響:霉、蟲、白蟻等;
(四)信息安全事件;
(五)其他。
不同的檔案災害一旦發生,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檔案受潮發霉、水浸腐蝕、檔案實體或信息丟失、損毀,以致釀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后果。因此,必須在災害發生的第一時間,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進行檔案搶救和保護,防止災害造成的損失進一步擴大。下面主要介紹火災、我省幾種常見的自然災害和有害生物對檔案造成的危害和預防、搶救的措施。
火災的處置
火災是檔案館面臨的最具破壞性的災害。檔案館發生火災主要由電線短路、設備老化以及人為過失(如吸煙、操作不當)等因素引起,其次為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次生災害。
火災會造成檔案館庫結構性破壞,設備損壞,檔案燒毀、高溫老化、煙熏,對檔案造成的損壞大多是毀滅性的。火災還會間接地產生檔案被消防水淹或污染等危害。
(一)檔案館建筑構成及火災原因
按照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的要求,檔案館主要由庫房、閱覽、計算機、縮微、保護、整理、裱糊、辦公和其他用房等組成。存在如下火災隱患:
首先,藏品及裝具有易燃性。檔案資料庫房內檔案多,柜架林立。柜架前后左右均無防火隔斷,一旦發生火災,火勢將迅速蔓延整個空間,且檔案資料集中,特別是一些木質柜架及檔案館建筑的裝飾材料亦多為可燃物質,這些都增加了檔案館的不安全因素。
其次,電氣設備有隱患。庫房內照明設施及供電插座、空調、吸塵器、去濕機、傳感器、監控設備等,增加了大量電線和電源的使用,如忽視安全使用,也會造成火災隱患,如超出用電負荷和電器使用壽命,線路絕緣性能受損,電器線路老化,發生漏電和短路等都會引起火災。
第三,人員復雜。檔案對外開放,每天接待查閱利用檔案、參觀檔案展覽、文化休閑的人員較多,他們攜帶煙火等,也是火災的一大隱患。
除上述情況外,檔案館在建筑設計中可能留下的先天性火災隱患和改建擴建中用火不慎以及館內個別工作人員消防觀念淡薄,缺乏必要的防范能力,此外還有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次生災害,都可能成為引起火災的原因。
(二)火災對檔案造成的危害
1.焚毀。
2.高溫導致檔案載體熱降解、氧化加劇,使其變色、機械性能劣化。
3.高溫使檔案載體中的某些成分(如感光材料的明膠)熔化,導致檔案載體與接觸到的材料發生粘連。
4.高溫使檔案載體變形。
5.煙垢污染檔案,其酸性對檔案載體有害。
6.滅火過程有可能使檔案受到機械損傷,滅火劑也可能產生危害,其中最典型的莫過于水浸。
(三)火災后受損檔案的搶救
根據檔案受損情況,進行清點后,立即開展搶救工作,以下方法可用于火災后檔案的緊急搶救。
1.炭化紙質檔案的干托裱法加固
在火災中有的紙質檔案雖經火焚,但尚未完全炭化,此種檔案由于紙張強度極低,極易成碎片,需要及時進行修復。可采用的方法是,首先進行加固處理。由于炭化檔案的機械強度幾乎完全喪失,修復時應采用干托裱法進行加固,使之具有一定強度,便于存放。將一張厚薄適中的單宣紙放在油紙或塑料膜上噴潤展平;刷上稀淀粉糨糊;將炭化檔案背面輕放于紙托上,用排筆輕輕地一點點上平后,將其正面朝外貼在工作板上。
2.炭化紙質檔案的光化法固定
丙烯酸、丙烯酸乙酯、二甲基丙烯酸甲酯這三種物質化學單體均存在一個不飽和雙鍵,且它們光吸收光譜范圍大。在一定波長范圍內選擇某一光源,在誘發劑的影響下,只要有合適環境條件,就能引發雙鍵斷裂,使本身聚合或三種單體相互交聯聚合,形成一個結狀聚合膜,從而固定了燒焦檔案,使其成為一個整體,進而增加紙張強度及撕裂度,達到保護燒焦檔案的目的。固定后的燒焦檔案能長期保存。
3.燒焦紙質檔案字跡的顯示
普通光源翻拍法。該法是通過掌握燈光照明角度及曝光條件,并選擇高反差負片(文獻片),高反差顯影液(菲龍酮對苯二酚顯影液),高反差正片來不斷增加反差。最終將黑底上隱約可見字跡的燒焦檔案,翻拍成較為清晰的復制件。本法采用傳統修裱法加固碳化檔案并利用普通照相設備及普通光源能得到較為滿意的白紙黑字修復件,具有設備簡單、對各方面條件要求不高及復制件效果良好等優點。對整理好的“碳化檔案”進行翻拍并沖洗出正片后,可在靜電復印機上放大復印出與原件相同規格的紙質復印件,然后按原順序裝訂歸檔,這樣對保存和利用都十分方便。也可直接用閱讀復印機放大復印的方法,使這項技術的操作步驟減少,復制費用低,修復效果更好,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
4.干污損紙質檔案的搶救
受到煙垢、各種碎屑污染的紙質檔案,若未被水浸,則可采取干法去污。此方法不使用水、有機溶劑,而是通過小刀、軟毛刷、軟橡皮、可塑橡皮等工具去除檔案表面的塵土、泥斑、煙垢等污物。它既可單獨使用,也是進行水洗、漂白等去污處理前的必要程序。在使用軟毛刷、軟橡皮、可塑橡皮去污前,應做局部實驗,可借助放大鏡觀察字跡的變化和去污工具的沾染情況,如字跡沒有受損則可進行正式去污處理。具體做法是:
塵土:用軟毛刷輕輕刷除,操作是要從紙張中心往外刷,刷除的塵土用吸塵器吸走。最好在除塵工作臺上去污,這樣不會出現灰塵亂飛的情況,不但去污效果好,工作人員的健康也有保證。(除塵工作臺與風機相連,工作臺面為負壓,具有吸塵功能。)
較厚較結實的泥斑:先用小刀輕刮,之后用軟毛刷往紙張外面刷,視情況結合使用橡皮,然后沾水洗。
煙垢:將可塑橡皮提成適當形狀,放在煙垢上輕輕滾動,煙垢即被可塑橡皮吸收。
較厚的蠟斑:用小刀輕刮能去除一部分,殘留部分用有機溶劑清除。
碎屑的清除方法為:用軟毛刷輕掃,將碎屑掃離檔案,然后用吸塵器吸走。
5.干污損照片檔案的搶救
受到煙垢、各種碎屑污染的照片檔案,若未被水浸,則可采取干法去污。
6.遭受火災的硬盤的搶救處置
被火燒過的硬盤,需要立刻請具有國家涉密數據恢復資質的單位進行開盤檢查、修復,恢復數據。
7.對因用水、消防滅火裝置滅火導致的檔案受水侵蝕的情況,參照水災受浸檔案處理辦法進行處置。
突發自然災害的處置
(一)我省常見的突發自然災害種類
1. 臺風
臺風是一種強烈的熱帶氣旋。我省地處東南沿海,每年都有可能遭受熱帶氣旋的襲擊。臺風會造成檔案館庫坍塌。電力中斷,臺風引發的降雨還有可能造成檔案受潮、被淹等損壞。
2. 洪澇
洪澇災害是因為降雨過多或強度過大(暴雨或大雨),引起江河決堤、山洪暴發,造成田地淹沒、建筑毀壞、人員傷亡的水災。洪澇災害發生時可能淹沒館庫,導致館庫倒塌;可能造成供水、供電、熱、空調、消防、計算機管理系統、網絡傳輸系統等設備癱瘓和辦公、保管、利用、整理等設備故降;可能導致檔案紙張破損、水浸、粘結、漿化、污染、生霉、老化,檔案字跡洇化、褪色、消失、污染,縮微膠片破損、水浸、粘結、污染、生霉、老化,磁性載體檔案破損、水浸、變形、粘結、污染生霉、信號減弱、消磁、老化,光盤載體檔案破損、水浸、變形、粘結、污染、生霉、讀取困難、數據丟失、老化等。洪澇災害還有可能引發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3. 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區溝谷中由暴雨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往往突然爆發,破壞性極大。泥石流會造成檔案館庫坍塌,電力、交通中斷;會造成檔案被沖走,水淹、受潮等損壞。
(二)突發自然災害引發水災的危害
根據經驗分析,包括我省在內的常見突發自然災害都直接或間接地與水災有關系。由此可見,水災是最常見的一類災害,也是檔案館面臨的普遍問題。雖然水災的類型和起因不盡相同,但各種水災對檔案造成的危害具有共性。
1.水浸導致紙張吸水膨脹、變形、強度下降甚至破碎、污損,水溶性字跡擴散等,若搶救不及時,紙質檔案會粘連、生霉;搶救方法不當會造成紙質檔案粘連、機械損傷等。
2.水浸導致感光材料污損、乳劑層吸水軟化,若搶救不及時或方法不當,感光材料之間會發生粘連,感光材料還可能與包裝材料或接觸到的其他材料粘連在一起;如果搶救不及時,感光材料還會生霉。
3.水浸可使磁帶受到污染,若得不到及時搶救,磁帶也會生霉。
4.水中可能含有能與檔案載體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從而損壞檔案。
(三)常見水浸檔案的搶救方法
水浸檔案需要得到迅速而正確的搶救,目的是防止檔案繼續受損。紙質檔案如不及時搶救,會使紙張機械強度下降,并易滋生霉菌,在霉菌代謝物作用下,紙張酸度增加,甚至粘連成“磚”。非紙質檔案損害同樣也不能幸免。應根據具體受災情況,選用適當的搶救方法。
1.去除污泥污漬
由于水浸檔案上往往帶有泥沙、污物等,需用軟毛刷蘸以潔凈的清水清洗。(1)針對泥沙處小心清洗,避免因過多的蘸水和清洗導致紙張起皺變形;(2)對染有顏色、油污類等污染物的檔案,需單獨處理并分開放置,避免污染相鄰檔案;(3)將去污處理后的檔案展平放置于塑料筐內,待進一步減濕干燥處理。
少量(局部)泥斑去污時,在去污部位下方墊上吸水紙張,用小毛筆蘸清水清除泥斑,然后用濾紙等吸水紙張吸除水分。當泥斑較厚(有的為粘土泥斑)時,用軟毛刷蘸以溫水(70℃左右)輕輕刷除,然后用吸水紙張吸除水分。也可把檔案平鋪在案臺上,把案臺一邊墊高,形成斜面,以便污水從低處流出。對于單頁檔案的去污可放在玻璃板上,用毛筆蘸清水小心清除。待完成后,借助于玻璃板將檔案慢慢移動至平坦干燥處,可避免損傷紙張。
2. 冷凍處置
被水浸泡的紙質檔案可能在48小時內滋生霉菌,因此,應將搶救出的檔案及時送往冷凍場所,冷凍溫度一般在-20℃左右;也可實施深冷凍,冷凍初始溫度為-30℃至-40℃。當水浸檔案完全凍結后,溫度可以設在-10℃左右。實施冷凍處置時需注意包裝等細節,對需要冷凍處理的檔案采用塑料袋或其他材料包裝,平行放置于有支撐作用的塑料框內,以避免在冷凍時結成硬塊,并便于進一步操作。
3.自然晾干
這是一種傳統的干燥方法,若受災檔案數量不大,水浸程度較輕,可用此法。操作時,迅速瀝干明水,將檔案放在通風條件好的房間內攤開平放,在自然晾干過程中,每天須堅持翻動兩次以上,還可在檔案中夾入吸水紙,也可用電風扇增強通風去濕效果。因此法干燥速度較慢,若檔案受災嚴重,含水量過高,長時間得不到干燥,紙張纖維素將受到嚴重破壞,不適宜此法。
4.去濕機干燥
去濕機干燥法是為水浸檔案創造一個持續低濕的環境并適當增加環境溫度,使檔案中的水迅速蒸發以達到去濕干燥的目的。選用木架擺放檔案。將檔案展平放置,為了加快干燥,可在木架上先鋪上吸水紙,并在檔案內夾入吸水紙用于吸收紙張中的水分,然后開啟去濕機除濕,當水浸檔案紙張含水量降至手感稍潮時,進行壓平處理。在平展狀態下干燥至正常含水量。這種方法速度快,操作方便,室內溫度、濕度條件可控,檔案不易起皺變形,非常適用于珍貴檔案文獻的搶救,為了確保減濕干燥的工作的順利進行,要求工作間密閉條件好,配備足夠的去濕機。
5. 真空干燥
為了使冷凍檔案迅速干燥,可選用此法。具體做法:將瀝去水的檔案放在真空箱內的架子上,抽去空氣保持真空狀態。可適當升高箱體溫度,維持在40℃至50℃左右,以加快干燥速度。整個干燥過程約需24小時。該法的優點是檔案在干燥過程中不易霉變和粘連,變形較小,可以避免傳統干燥法周期長、效率低等不足。該法屬于專門處理法,使用時必須聽取專家的建議。
根據經驗,把去濕機干燥法、自然干燥法和冷凍處置結合應用,是處理水浸檔案較好的方法。先把水浸較輕的受損檔案采用自然干燥法處理,水浸較嚴重的進行冷凍處置,這樣可以有計劃地分批采用去濕機干燥法處理,完成水浸檔案的搶救工作。
6.熏蒸消毒
由于水浸檔案常伴隨有泥沙等污染物,容易滋生細菌、霉菌等有害生物,若檔案水浸受潮發霉生蟲面積大、數量多且分布集中時,還需考慮采取消毒措施進行細菌、霉菌的殺滅。此時宜采用化學熏蒸的方法,以達到比較徹底的效果。采用熏蒸消毒技術,應用專業設備有專業人員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嚴防化學氣體泄漏。消毒后的檔案需要放置一段時間,待殘留消除后,再進入其他修復環節。條件允許也可采取其他適宜的方法進行空氣和地面的消毒。對于未生霉的水浸檔案,經真空冷凍干燥后,可直接進入修復環節。
7.修復加固
紙質檔案修復加固最常用的方法是修裱。修裱包括揭粘、修補、托裱、干燥、修整五部分,加上修裱之前的預處理例如去污、去酸、字跡恢復與加固等,幾乎囊括了紙質檔案修復加固的主要內容。對水害、生霉造成紙張粘連甚至成磚的檔案,可先真空冷凍,再用干揭技術進行分離;破損面積較小的檔案,只局部修補,破損面積較大或紙張強度較差的檔案可整體托裱,其中若有不耐水的字跡則選用干法修補或干托;在修裱過程中,還可結合使用液相去酸技術對含酸量較高的檔案進行去酸。
平面變形是因災受損檔案常見的狀況之一,可應用修整技術對其進行平整矯形。對裝訂分離、案卷解體的檔案,在平整后應按原裝訂形式重新裝訂。
(四)搶救水浸檔案的具體措施
1.水浸紙質檔案的搶救
搶救水浸紙質檔案的首要措施是盡快冷凍,越快越好,以達到控制檔案受損程度的目的。不要超過48小時,以防止檔案生霉。為此,必須及時確定冷凍場所,將檔案打包裝箱,轉運至冷凍場所,放入冷庫實施冷凍。
在打包過程中,將水浸檔案裝入塑料袋,原則上每袋一卷,卷與卷之間發生粘連的不要分開,裝在一個塑料袋內。不要打開翻動檔案,不要對有污物的檔案進行去污處理,直接裝入塑料袋。打包后的檔案應在盡可能得到支撐的情況下,豎直或水平放在轉運筐內。豎放時,只放一層。在冷凍時,溫度可控制在-20℃~-30℃。更低的溫度不會對檔案造成危害,也可采用。
冷凍檔案的干燥,最好采用真空冷凍干燥方法,此方法可避免字跡進一步擴散、紙張粘連、變形加大等。要制定合理的真空冷凍干燥曲線,在干燥過程中,真空冷凍干燥箱內擱板的最高溫度以不超過37.8℃為宜。要嚴密監控干燥過程,防止檔案過熱。
受污水浸泡的檔案,干燥后還需去污處理。紙面有固體污物的首先進行干法去污。字跡耐水的檔案可使用水洗的方法去污。
2. 水浸唱片的搶救(模擬聲頻信號、機械刻錄的傳統唱片)
48小時內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清洗受到水浸的唱片,然后豎直放在支架上風干。可使用軟毛刷清除唱片上的污物。
3.水浸照片檔案的搶救(銀鹽照片、底片)
在干燥或冷凍之前,將水浸照片檔案裝在塑料袋內保濕,避免照片干燥粘連。嚴重劣化的硝酸片基和醋酸片基底片應立即風干或冷凍。
檢查照片檔案是否有粘連現象,沒有粘連的從包裝物(如照片冊、底片冊等)中取出,用冷的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清洗干凈。
如果人員、場地、天氣、時間等條件許可,將洗凈的照片影像層向上放在吸水材料上風干,注意更換吸水材料。風干環境最好控制在溫度不高于18℃、相對濕度不高于50%。風干底片時應在吸水材料上放置聚酯無紡布,聚酯無紡布上放底片。聚酯片基底片、劣化初期的硝酸片基底片和醋酸片基底片也可用塑料夾子夾住片角掛在繩上干燥,要保證底片之間不互相接觸,以防止其粘連。使用去濕機或加強空氣流通能加快干燥過程。
如果受到人員、場地、天氣、時間等條件的限制,不能在48小時之內及時風干的照片檔案需冷凍。在單張照片之間或一組照片之間放置無紡布或蠟紙,然后放在塑料袋內冷凍。待具備干燥處理條件時,先分批化凍,化凍時小心將照片檔案一張一張剝開,按上述方法風干。化凍時如出現干燥粘連現象,將照片浸泡在冷的潔凈蒸餾水或去離子水中。也可采用真空冷凍干燥。上述幾種干燥方法以及時風干為佳。嚴重劣化的硝酸片基和醋酸片基底片冷凍后最好使用先化凍再風干的干燥方法。
發生粘連的應在冷的蒸餾水或去離子水中浸泡,溫度控制在18℃以下。待照片檔案與包裝物分開后,按上述方法清洗干凈后風干或冷凍。
包裝物的干燥、去污參照前述相關內容。
4.水浸電影膠片的搶救
將濕的電影膠片浸泡在冷的蒸餾水或去離子水中,使其保持浸濕狀態,送至電影膠片加工單位,48小時之內重洗并干燥。
5.水浸縮微膠片的搶救(銀鹽)
(1)卷式縮微膠片的搶救
不要將濕的縮微膠片從盒子中取出,將其浸泡在冷的蒸餾水或去離子水中,使其保持浸濕狀態,48小時之內用自動沖洗機重洗并干燥。
(2)片式縮微膠片的搶救
48小時之內清洗風干或冷凍。從封套中取出,然后參照照片檔案中底片的搶救方法進行搶救。冷凍的片式縮微膠片先化凍再風干。
6.水浸計算機磁帶及音像磁帶的搶救
將水浸磁帶豎直放在塑料袋內保濕,以免磁帶干燥污物難以清除。48小時內盡快清洗干燥,越快越好,控制磁帶所受到的危害,防止霉菌生長。
受到污水浸泡的開盤式錄音磁帶、錄像磁帶、計算機磁帶,先用冷的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清洗干凈,然后豎直放置風干。
受到污水浸泡的盒式錄音磁帶、盒式錄像磁帶、盒式計算機磁帶及卡盤式計算機磁帶,首先用濕布擦凈磁帶盒表面,然后打開磁帶盒,按開盤式磁帶的處理方法去污干燥。
上述操作應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未去污干燥前不要倒帶、播放或讀取數據。
經過上述處理的磁帶需要慢速倒帶。在倒帶過程中要仔細觀察,如出現磁層剝落、變形或磁帶粘連,應停止操作,請專業機構進行修復。
音像磁帶盡快轉錄到另一盤磁帶上,模擬信號磁帶也可進行數字轉換,保存到其他載體上。計算機磁帶數據如能正常讀取,盡快復制,保存在另外的磁帶或其他載體上。如不能正常讀取,請具有國家涉密數據恢復資質的單位進行數據恢復。
7.水浸硬盤的搶救
被水浸過的硬盤,需要立刻請具有國家涉密數據恢復資質的單位進行開盤檢查、修復,恢復數據。
8.水浸光盤的搶救(CD/DVD)
在48小時之內清洗干燥光盤,越快越好。用冷的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清洗光盤。如光盤上仍殘留污物,使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浸濕的潔凈不掉毛棉布、從光盤的中心沿半徑方向朝光盤的外緣輕輕擦拭,禁止沿光盤的圓周方向擦拭。之后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洗干凈。然后豎直放置風干。
采用上述方法搶救的光盤,應及時復制。采用上述方法處理無效的光盤,請具有國家涉密數據恢復資質的單位進行數據恢復。
災后有害生物的防治
自然災害的發生改變了檔案原有的保存環境,容易滋長有害生物,必須加強檔案霉變、蟲害的防治。
(一)霉變的防治
由于微生物具有分布廣泛,繁殖迅速,代謝旺盛,適應性強,對檔案材料產生強烈的危害作用,所以必須采取預防措施。
1.嚴格控制庫內溫濕度,保持溫濕度穩定
2.保持庫內清潔
微生物常常是由灰塵傳播的,所以保持庫房清潔,可大大減少微生物危害檔案的可能。為了庫房清潔,要清除庫房、裝具、設備、檔案中的灰塵,及時清理室內垃圾。
3.減少微生物侵入庫內
應避免微生物進入庫房。對于受了菌害的檔案,必須進行消毒處理后方可入庫。搞好庫房周圍環境衛生也是減少微生物侵入庫內的重要措施。
4.使用安全有效的防霉劑(注意人體安全影響)
檔案庫房的防霉劑應符合如下要求:抗菌效力高,即低濃度就有抑菌和殺菌作用;毒性小,對人的安全性好;穩定性好,有效期長,在較長時間內不易分解;無副作用,對檔案制成材料無影響。
防霉劑的使用方法很多,可配制成溶液噴灑在庫內空間和四壁;可讓某種固體載體吸附,使其徐放揮發;可將防霉劑加在塑料成分內制成薄膜,用以保護檔案。
常用的防霉劑有以下幾種。
(1)香葉醇長效抗霉靈。
(2)對硝基苯酚
(3)鄰位苯基苯酚
(4)防霉劑A4和TBZ
(5)生物抑制劑60
(二)蟲害的防治
對檔案害蟲應堅持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指導思想。
1.保持庫房清潔衛生
清潔衛生防蟲就是根據檔案害蟲的生活習性,清除害蟲的滋生條件,而達到防蟲目的的一種方法。清潔衛生防蟲在害蟲的防治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簡便易行、無毒、無損檔案等優點。
檔案害蟲一般都具有喜溫、喜濕、喜臟、喜陰暗等習性,破壞這些生態環境就會防止害蟲的生長發育,繁殖蔓延。因此搞好庫房衛生,堅持徹底清掃,做到庫內無雜物和其他廢棄物。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不清潔以及受害蟲感染的檔案材料不得入庫。人員入庫應換工作服、工作鞋;
第二,保持庫房內無洞穴、縫隙。對庫內陰暗角落,應注意進行清掃;
第三,裝具用品要進行清洗殺蟲;
第四,門窗應嚴密,以防害蟲飛入。
2.搞好庫房溫濕度管理
檔案害蟲是變溫動物,喜溫畏寒、喜濕畏干。將檔案庫房的溫度控制在24℃以下,相對濕度在60%以下,就可抑制害蟲生長、發育和繁殖,以阻止害蟲的發生。
3.做好檔案檢疫
災后檔案存在遭受蟲害侵害的可能性,如不及時進行處理,在適宜的條件下,其卵會孵化出幼蟲,蛹羽化為成蟲,對檔案造成危害,因此,檢疫和殺蟲是防治檔案害蟲的有效措施。為了保護館藏檔案不受害蟲感染,受災檔案必須進行嚴格的檢疫工作。只有在經檢疫且必要時進行殺蟲之后,檔案才能安心保管存放。
4.及時檢查
檢查檔案既可及時發現蟲害,處理疫情,又可破壞害蟲的生態環境,若加上清掃可以驅除已有害蟲的蟲卵。
5.整治環境
檔案館室周圍因綠化需要常有花草用以美化環境,災后要及時改善檔案館的周圍環境質量。花草在美化環境的同時,還容易受到害蟲的危害,防止有些危害植物的害蟲也危害檔案制成材料。
6.藥物防治
驅避劑可有效防蟲,在檔案庫房及各種檔案裝具內放置有特殊的氣味或毒性的驅蟲藥劑,使藥物揮發出來的氣體在檔案周圍經常保持一定的濃度,害蟲不敢接近檔案。災后要及時檢查并在各處放藥防治。
安全有效的驅蟲劑具備四個條件:
第一,對人體無不良刺激或毒害;
第二,對檔案制成材料無損害;
第三,能揮發或升華,容易擴散;
第四,價廉易得,使用方便。
(1)樟腦
樟腦是樟樹中所含有的一種化學物質,經過蒸餾、分離提煉而得。樟腦是一種雙環萜酮類物質,白色結晶體,由于沸點和熔點很接近,因此,極易升華。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化學性質穩定,有強烈的樟木氣味和辛辣的味道,在常溫下能夠自然揮發,可用于防蟲驅蟲。
(2)無公害新藥8489防蟲殺蟲劑
8489防蟲殺蟲劑是20世紀90年代研制出來的,由多種中草藥復合而成,具有揮發性強,氣味芬芳,對人畜無毒害,不污染環境,對紙張、字跡無不良影響,殺蟲效果好等優點。
8489防蟲殺蟲劑對檔案竊蠹、煙草蟲、藥材甲、黑毛皮蠹、谷蠹、蜚蠊、毛衣魚、書虱等害蟲均有較好的防蟲殺蟲作用,同時對檔案庫內的害蟲有較好的熏蒸殺滅效果。該藥穿透力有限,對檔案內部的鉆蛀性害蟲效果較差。
(3)靈香草植物性防蟲劑
靈香草又名陵香、廣香陵草、熏衣草,是報春花科多年草本植物。該草含揮發油,具有特別濃郁香氣、味苦,有強烈刺激性,有防蟲效果,對某些害蟲還有滯育作用。
防治蟲害單純依靠驅避劑并不完全可靠,災后藥物防治應和其他措施結合使用,應加強溫濕度的管理,進一步加強制度管理來防止感染害蟲,有效破壞害蟲的生態環境等。
(三)白蟻的防治
防治白蟻也是我省突發災害處置必須考慮的一個防災環節。
災后檔案館白蟻的防治:
保護檔案的安全,抵制白蟻入侵,必須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預防”工作是首位的,抓住了“防”就抓住了白蟻防治工作的根本。預防工作做好了,“治”的任務相對就少多了。反之,則治不勝治,一旦白蟻滋生蔓延,則須耗費較大的人、財、物力進行搶治;甚至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做好災后防治工作,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盡快使館庫周圍恢復干燥,改變適宜白蟻生存的陰暗、潮濕環境。
(2)館室四周的土壤中、墻邊角、樹木根處噴灑防蟻藥水,死樹根、朽木、廢棄物品應清除干凈,形成一條防蟻屏障,隔絕白蟻通往室內的通道。
(3)檔案館外忌堆放木材。木材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白蟻喜食。
(4)門窗框架和檔案裝具做好防銹處理,防止白蟻蛀蝕。對木構件應采用防蟻藥水噴灑,防止白蟻取食。
(5)確保庫房密閉性能良好。地面、墻壁、屋頂等處縫隙,應先灌注防蟻藥水,而后用水泥沙漿填補,杜絕白蟻鉆入庫內。
(6)及時恢復庫內溫濕度控制,進行科學管理。
(7)當發現有白蟻時,及時清除有白蟻危害的被害物,并請從事白蟻防治的專業技術人員參與防治。
來源:浙江檔案局、數字檔案管理